
- 本網路圖鑑鳥種種類名稱係以『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公布的『2020年台灣鳥類名錄』為主。包含附錄一(具發現紀錄但因未能完全消除疑慮而尚未列入正式名錄的鳥種)及附錄二(在野外尚未連續超過10年繁殖紀錄的鳥種)。
- 另依據2015年『台灣野鳥手繪圖鑑』,新增迷鳥及亞種獨立成新種者等等,鳥種共計93科,713種。
- 本網站資料係自網際網路收集並經整理而成。無論是鳥種特徵詳述,亦或是鳥種辨識文章及無授權圖片部份,皆為提供原始網站的超連結。
- 本網站鳥種圖像採用創用CC授權條款之其中三種:姓名標示,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姓名標示─禁止改作。關於創用CC授權。
- 本網站文章及圖片的收集重點,係以鳥種辨識及行為為首要考量。
- 歡迎留言提供推薦網站(部落格或圖床)。
- 尋找鳥種方式:主題瀏覽,科別分類,筆劃排序,搜尋名稱

留鳥 | 臺灣本地的鳥種,長年居住在此,一年四季皆可見。 |
夏候鳥 | 在台灣繁殖產卵、養育幼鳥,等秋天到了,準備往南飛,飛到台灣以南的國家渡冬,到了第二年春夏季,再飛回台灣。 |
冬候鳥 | 原在北方高緯度地區產卵、養育幼鳥,等冬天到了,南遷到臺灣渡冬,第二年的春天,再返回原居地。 |
過境鳥 | 在台灣以北的地方產卵、養育幼鳥,當天氣轉涼時,就飛往台灣以南的國家渡冬,遷移往返期間在台灣休息。 |
迷鳥 | 原先分布及遷徙區域都不在臺灣,卻因天候(如颱風)等因素迷了路,而在臺灣出現的鳥種。 |
逸鳥 | 人們自外地引進飼養鳥,因某種原因被野放或逃出的外來種,在野外存活下來,野外所見的鸚鵡即是逸鳥。 |
成鳥 | 羽色明確,具繁殖能力的個體。。 |
亞成鳥 | 位於幼鳥和成鳥階段間的鳥,經第一次換羽,但尚不具繁殖能力。 |
幼鳥 | 毛已長齊全且會飛但還是一樣不會自己覓食的。 |
雛鳥 | 還沒長毛至毛還未長齊全的。 |
夏羽 | 鳥類羽毛會週期性的更換,鳥類夏天時更換出來的羽毛較鮮豔,因鳥類多半於春夏季繁殖。 |
冬羽 | 鳥類羽毛會週期性的更換,鳥類冬天時的羽毛較樸素。 |
繁殖羽 | 在繁殖期為吸引異性,更換為較豔麗的羽毛。不同鳥種其繁殖期亦不同。 |
非繁殖羽 | 繁殖期過後,為減少被敵人發現的機會,更換為較樸素的羽毛。 |
台灣特有種 | 全世界僅在台灣才見得到的物種,如臺灣目前有27種特有種鳥類。 |
台灣特有亞種 | 因地理上的區隔經過長時間的演化使得本種產生一些特殊的遺傳特徵,和其他地區不太一樣而形成的物種。 |
保育類 | 珍貴稀有需要保護的野生動物。 |
保育等級一級 | 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 |
保育等級二級 | 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 |
保育等級三級 | 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 |

- 賞鳥,欣賞自然界中野生鳥類,不賞籠中鳥。
- 不自飼養野生鳥類或放生進口鳥類,以免破壞鳥類生態平衡。
- 賞鳥時,遇鳥類進行築巢或育雛,切記「只可遠觀不可近看」的原則,保持適當觀賞距離,以免干擾親鳥的行為,致親鳥因 而棄巢、幼雛死亡。
- 拍攝野生鳥類,應採自然光,不可使用閃光燈,以免驚嚇牠們。
- 有些鳥類,生性害羞,隱密不易觀察,不可使用不當方法引引誘其現身,如放鳥鳴錄音帶、丟擲石頭等行為。
- 不可過份追逐野生鳥類,因有些野鳥可能因氣候因素、體能衰弱而暫時停棲某一地區,此時,牠們亟需休息調養,您的追逐 行為,可能導致其步向死亡之途。
- 發現特別鳥種的棲地或育雛時,請「守口如瓶」且謹記不干擾原則,勿告訴第二人,不論他是否為野鳥保育者。
- 一群賞鳥者共同活動時,請遵守領隊的指導,以不影響鳥類的安全為準則。
- 不可為了便於觀察或攝影,隨意攀折花木,破壞野鳥棲地及附近植被生態。
- 請尊重鳥類的生存權,不要採集鳥蛋、捕捉野鳥。